落葉灌木,高可達2米,冬芽具芽鱗,常疊生,小枝四棱形,嫩枝被棕黃色星狀細毛,單葉對生,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有疏波狀小齒, 青綠色無毛,葉背疏生棕黃色星毛,葉柄很短,花兩性,頂生直立穗狀花序,長可達7-20厘米,花密集,花冠鐘形,紫色,4裂,稍有彎曲,長約1.5厘米,徑約2毫米,雄蕊4枚,不外露,花萼裂片三角形,萼、瓣均被細白鱗片,蒴果矩圓形,長約5毫米,具鱗片,種子細小,花期6-8月,果熟10月。
【異名】魚尾草、醉魚兒草,槐木,鬧魚花,癢見消,光子、羊腦髓、五霸薔,四方麻、陽包樹,魚鱗子,藥桿子,驢尾草、羊尾巴、防痛樹、雞公尾,毒魚藤、鯉魚花草、藥鰻老醋,野巴豆、老陽花、蘿卜樹子、藥魚子,土蒙花,花玉成、四棱麻、羊飽藥、羊白婆、金雞尾、洞庭草、白皮消、鐵帚尾,紅魚波、紅魚皂,四季青、白袍花、糖茶、水泡木、雉尾花、樓梅草,魚泡草、魚藤草、洋波、魚背子花。
醉魚草以帶根的全草及葉、花入藥。根及全草全年可采,洗凈曬干;花、葉夏秋花盛開時采集,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