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在水質中的傳遞是通過氣體和廢水中的O2濃度梯度將O2從致密氣體遷移到低密度廢水中,因此O2濃度梯度和接觸范圍確定了曝氣的實際效果。在O2濃度梯度不變的標準下,氣水接觸總面積是決定曝氣實際效果的主要因素。
微納米氣泡技術合理解決了水質中氣泡接觸總面積的問題。根本原因是微納米氣泡的面積可以合理擴大。例如,0.1cm的大氣泡可以分散成100nm的微氣泡,其面積可以擴大1萬倍,從而進一步提高溶解氧的率。同時,由于氣泡細小,氣浮機性能,可長期停留在污水處理中,從而達到良好曝氣實際效果的目的。
由于微納米氣泡發(fā)生裝置的原理和氣泡尺寸與基本曝氣設備有很大不同,因此該設備形成的微納米氣泡具有以下特性。
水解狀況:水中汽體的溶解性受壓力危害大于(1),但電解質溶液的離子化水可以在融入的微納米氣泡表面產(chǎn)生兩層電離子,并隨著面積的不斷減小而大幅收攏,可以抑制氣泡中汽體的釋放,進一步提高溶解度。
(2)超聲波:微納米氣泡因能量高而開裂,具有很強的作用。
(3)通電性:微納米氣泡表面含有負電,很難將氣泡融為一體,在水質中會產(chǎn)生非常茂密細致的氣泡,不容易像基本氣泡一樣結合膨脹開裂。微納米氣泡的表面電位差一般為-30~-50mV,能吸收水質中含有正電荷的化學物質。利用表面正電荷對水質顆粒的吸附,可以固定和分離水質中的有機化學懸浮固體。因此,該技術在提高溶氧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水處理實際效果。
(4)停留性:微納米氣泡在水質上升得很慢,像香煙一樣彌漫在水中。比如10prn氣泡以100m/s的速度升高,在水質上升高1m需要3小時,所以微納米氣泡會在水中停留很長時間。這一特點也是其融解效率相對較高的關鍵。這種停留的形成不僅與氣泡細水的浮力降低有關,還與其電荷有關。如果選擇電極進行觀察,隨著電級的變化,可以看到小氣泡的正負極健身運動和Z型的緩慢上升。
利用微納米曝氣技術,在廣州白云湖水質改造工程中,采用微納米曝氣技術,使湖的上游進水水質得到明顯改善,曝氣裝置對水體的溶氧改善效果良好,曝氣地點下游水體的溶氧狀況有很大改善,整個下游水體DO提高3Mmg/L,各水質指標均有所提高,相關研究表明,泡的大小與停留時間成正比"。范海濤“J”等研究發(fā)現(xiàn),微孔曝氣也可以產(chǎn)生較小的氣泡,但在氣泡上升過程中可能發(fā)生合并,使得氣泡變大,從而間接降低了氣泡比表面積,從而使比表面積變小,從而受到浮力的影響,使水泡更快地排出水面。減少了氣泡在水中的停留時間,對氣液氧傳質不利。
采用微納米氣泡曝氣技術項目進行藻類控制,項目分三期基本建設,總曝氣面積14.5hm2。微納米技術工程噸污水處理費用約為0.02元/m3,合理性優(yōu)良。圍隔實驗期內,圍隔內的溫度范圍為21.5。26.1。隔離試驗結束時,三個微納米曝氣組的溶解氧濃度值在12.4mg/L左右,而空缺對照試驗的溶解氧濃度值為8.7mg/L,與曝氣組誤差較大,達到3.7mg/L,顯示了微納米曝氣的實際充氧效果。曝氣組高錳酸鹽指數(shù)的大污泥負荷來自曝氣生物菌種組,達到50%,比立曝氣組高19.8%??偭缀涂扇芑盍α椎拇笪勰嘭摵蓙碜云貧?鎖磷劑組,各達70.3%和50%。曝氣生物菌種組對葉綠素A的大污泥負荷為70.2%,比立曝氣組增加33.5%,藻類總進化率的大污泥負荷為78.9%,比立曝氣組增加13.9%,藍藻減少率為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