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漏氯吸收規(guī)格
六、三氯化氮安全技術要求
涉氯企業(yè)應嚴格執(zhí)行《氯中三氯化氮安全規(guī)程》,建立三氯化氮安全監(jiān)控手段,確保安全生產(chǎn),一旦發(fā)生事故或事故隱患根據(jù)《規(guī)程》中“危情現(xiàn)場的處置”的方法去排險,切不可盲目行事,釀成大禍。
七、氯——國際化學品安全卡和應急指南
1、國際化學品安全卡
表1 國際化學品安全卡
氯
ICSC編號:0126
CAS登記號:7782-50-5
中文名稱:氯(鋼瓶)氯氣
英文名稱:CHLORINE(cylinder)
RTECS號:FO2100000
UN編號:1017
EC編號:017-001-00-7
中國危險貨物編號:1017
分子量:70.9
化學式:Cl2
危害/接觸類型 急性危害/癥狀 預防 急救/消防
火 災 不可燃,但可助長其它物質(zhì)燃燒。許多反應可能引起火災或爆炸。 禁止與質(zhì)、乙炔、乙烯、氫、氨和金屬粉末接觸。 周圍環(huán)境著火時,允許使用各種滅火劑。
爆 炸 與質(zhì)、氨和金屬粉末接觸時,有著火和爆炸危險。 著火時,噴霧狀水保持鋼瓶冷卻,但切勿與水直接接觸。
接 觸 避免一切接觸。 一切情況下均向醫(yī)生咨詢!
# 吸 入 腐蝕作用,灼燒感,氣促,咳嗽,,惡心,頭暈,呼吸困難,咽喉痛。癥狀可能推遲顯現(xiàn)(見注解)。 呼吸保護,密閉系統(tǒng),通風。 新鮮空氣,休息,半直立,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給予醫(yī)療護理。
# 皮 膚 與液體接觸:凍傷,腐蝕作用,皮膚,疼痛。 保溫手套,防護服。 先用大量水沖洗,然后脫去污染的衣服并再次沖洗,給予醫(yī)療護理。
# 眼 睛 腐蝕作用,疼痛,視力模糊,嚴重深度。 護目鏡或眼睛防護結(jié)合呼吸防護。 先用大量水沖洗幾分鐘(如可能易行,摘除隱型眼鏡),然后就醫(yī)。
# 食 入
泄漏處理 撤離危險區(qū)域!向咨詢!通風,切勿直接向液體上噴水,噴灑霧狀水驅(qū)除氣體。不要讓化學品進入環(huán)境。個人防護用具:全套防護服包括自給式呼吸器。
包裝與標志 特殊絕緣鋼瓶。污染海洋物質(zhì)。
歐盟危險性類別:T符號 N符號 R:23-36/37/38-50 S:1/2-9-45-61
危險性類別:2.3 次要危險性類別:8
中國危險性類別:第2.3項毒性氣體 中國次要危險性類別:8
應急響應 運輸應急卡:TLC(R)-20S1017
美國消防協(xié)會法規(guī):H4(健康危險性),F(xiàn)0(火災危險性),R0(反應危險性),OX(氧化劑)。
儲 存 與強堿、質(zhì)和還原性物質(zhì)分開存放。陰涼場所。干燥。保存在通風良好的室內(nèi)。
重要數(shù)據(jù) 物理狀態(tài)、外觀:淺綠氣體,有味。
物理危險性:氣體比空氣重。
化學危險性:水溶液是一種強酸,與堿激烈反應,有腐蝕性。與許多有機化合物、氨、氫和金屬粉末激烈反應,有著火和爆炸的危險。有水分存在時,浸蝕許多金屬。浸蝕塑料、橡膠和涂料。
職業(yè)接觸限值:閾限值:0.5ppm(時間加權平均值);1ppm(短期接觸限值);A4(不能分類為人類致物)(美國工業(yè)衛(wèi)生學會議,2004年)。允許濃度0.5ppm,1.5mg/m2;限值種類:I(1);妊娠風險等級:C(德國,2004年)。
接觸途徑:該物質(zhì)可能通過吸入吸收到體內(nèi)。
吸入危險性:容器漏損時,迅速達到空氣中該氣體的有害濃度。
短期接觸的影響:流淚。該物質(zhì)腐蝕眼睛、皮膚和呼吸道。吸入氣體可能引起肺炎和肺水腫,導致反應性呼吸道障礙綜合癥(RADS)(見注解)。液體迅速蒸發(fā)可能引起凍傷。遠職業(yè)接觸限值接觸可能導致死亡。影響可能推遲顯現(xiàn),需要進行醫(yī)療觀察。
長期反復接觸的影響:該物質(zhì)可能對肺有影響,導致慢性。該物質(zhì)可能對牙齒有影響,導致腐蝕。
物理性質(zhì) 沸點:-34℃
熔點:-101℃
相對密度(水=1):在20℃,6.86大氣壓下:1.4(液體)
水中溶解度:20℃,0.7g/100ml
蒸氣壓: 20℃時673Pa
蒸氣相對密度(空氣=1):2.5
環(huán)境數(shù)據(jù) 該物質(zhì)對水生生物有毒性。
注 解 肺水腫癥狀常常經(jīng)過幾個小時以后才變得明顯,體力勞動使癥狀加重。因而休息和醫(yī)療觀察是必要的。應當考慮由醫(yī)生或醫(yī)生的人員立即采取適當噴藥治療法。超過接觸限值時,氣味報警不充分。不要在火焰或高溫表面或焊接時使用。不要向泄漏鋼瓶上噴水(防止鋼瓶腐蝕),轉(zhuǎn)動泄漏鋼瓶使泄漏口朝上,防止氣體逸出。
附加資料 編制/更新日期:2005年4月
IPCS
Intematlonal
Plogramme on
Chemlcal Safety
本卡片由IPCS和EC合作編寫○c2002
法律聲明:EC或者IPCS或者代表兩個組織工作的任何人對本卡片信息的使用不負責任。
2、ERG2000應急救援指南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有關翻譯了《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指南》(ERG2000)。EMERGENCY RESPONSE GUIDEBOOK (2000)。
1)氯泄漏隔離和撤離距離
例如指南124:有毒和/或腐蝕性氧化性氣體,對用戶的指導意見是:立即將泄漏點周圍至少隔離100~200米,遇到大泄漏時,現(xiàn)場指揮人員和急救人員可決定加大距離,從100米到認為安全的距離。
2)氯(氯氣)應急救援指南索引
(1)指南號:124
(2)ID號:1017
3)氯(氯氣)應急指南卡
表2 應急指南卡
指南124
氣體——有毒和/或腐蝕性氣體(氧化性氣體)
ERG2000
潛 在 危 害
火災或爆炸
?該類物質(zhì)不燃燒,但可助燃。
?液化氣蒸氣一般比空氣重,沿地面擴散。
?該類物質(zhì)是強氧化劑,可以與許多物質(zhì)(包括燃料)產(chǎn)生劇烈的或爆炸性反應。
?可點燃易燃性物質(zhì)(木頭、紙張、油類、布匹等)。
?有些可以與空氣,潮濕空氣和/或水發(fā)生劇烈反應。
?容器加熱時會發(fā)生爆炸。
?破損的鋼瓶可引起崩裂爆破。
健康
?有毒:吸入或經(jīng)皮膚吸收可以致死。
?燃燒可以產(chǎn)生性、腐蝕性和/或有毒氣體。
?接觸氣體或液體可以引起灼傷、嚴重損害和/或凍傷。
?滅火用水可以導致污染。
公 眾 安 全
?撥打運貨單上的應急救援電話,如果無此電話或無回音,可以撥打運貨單背面列出的電話。
?立即將溢出或泄漏區(qū)周圍至少隔離100米。
?撤離非指派人員。
?停留在上風向。
?許多蒸氣比空氣重,一般沿地面擴散,積聚在較低或局限的區(qū)域(如下水道、地下室或罐內(nèi))。
?不得進入地勢低洼的區(qū)域。
?進入封閉的空間之前行通風。
防護
?佩帶自供正壓式呼吸器(SCBA)。
?穿戴廠商特別推薦的化學防護服,這些防護服不能或僅部分隔熱。
?消防防護服只適用于火災區(qū)域,只能提供有限的防護作用,而在泄漏區(qū)無防護效果。
現(xiàn)場疏散
泄漏
?可查找管理物質(zhì)的隔離距離和防護距離表。可以增加管理物質(zhì)的下風向的隔離距離,必要時參見“公眾安全”條中列出的隔離辦法。
火災
?如果儲罐、火車或者貨罐著火,應向四周隔離800米。同時也可以一開始就考慮撤離800米。
應 急 措 施
火災
小火
?只能用水,不能用干式化學滅火劑、二氧化碳或鹵代烷類。
?盛有本品的容器燃燒,任其自燃自滅;如果滅火,建議使水或噴水霧。
?不要讓水流入容器內(nèi)。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可把盛有本品的容器運離燃燒現(xiàn)場。
?破損的鋼瓶只有在指導下才能進行處理。
現(xiàn)場有儲罐火災
?滅火時要與火源保持盡可能大的距離或者用遙控的水炮。
?使用大量流水冷卻容器,直至火完全熄滅。
?滅火用水不要直接噴向泄漏源或安全裝置,因為這樣可能導致結(jié)冰。
?如果容器的安全閥發(fā)出響聲或容器變色,要迅速撤離。
?切記遠離被大火吞沒的容器。
?對于燃燒特別劇烈的大火,使用遙控的水或水炮;如果沒有這類設備,撤離燃燒現(xiàn)場,讓其自行燃盡。
泄漏
?即使沒有著火,也要穿著全封閉式蒸氣防護服來處理泄漏物。
?不要接觸或穿越泄漏物。
?撤離泄漏現(xiàn)場所有(包括木頭、紙張、油類等)。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終止泄漏。
?用噴霧劑抑制水減少蒸氣或改變蒸氣云流向,防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物。
?不要用水直接噴射溢出物或泄漏源。
?如有可能,翻轉(zhuǎn)泄漏的容器排出氣體,而保留液體。
?防止泄漏物進入水溝、下水道、地下室或其它閉塞區(qū)域。
?隔離泄漏區(qū),直至泄漏氣散盡。
?保持泄漏區(qū)域通風。
急救
?將患者移到新鮮空氣處。
?呼叫120或者其它急救醫(yī)療服務中心。
?如果患者停止呼吸應施行人工呼吸。
?如果患者吸入或食入本類物質(zhì),請不要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如果需要作人工呼吸,要戴單向閥袖珍式面罩或使用其它合適的醫(yī)用呼吸器進行。
?如果出現(xiàn)呼吸困難要進行吸氧。
?脫去凍結(jié)在皮膚上的衣服前要進行化凍。
?移去并隔離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若皮膚或眼睛接觸該物質(zhì),要立即用自來水至少沖洗20分鐘。
?保持患者溫暖和安靜。
?密切觀察患者病情。
?接觸或吸入本類物質(zhì)可能發(fā)生遲發(fā)性反應。
?確保醫(yī)護人員熟知事故中涉及的有關物質(zhì),并采取自我防護措施。
4)隔離距離與防護距離
(1)是建議用于保護人們避免吸入危險貨物泄漏所致有毒蒸氣的危害(TIH)的距離。在有技術的應急救援人員到達事發(fā)地點之前,本表為緊急救援人員提供的指導。距離是指在物質(zhì)泄漏后30分鐘就有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的,并隨其時間的增加而增加的區(qū)域。
(2)隔離區(qū)
是指發(fā)生事故時,人們接觸毒物(上風向)和生命受到(在下風向)危險品威脅的區(qū)域。
(3)防護區(qū)
是指事故的下風向的人們變的沒有能力且不能采取保護行動,并可引起嚴重或不可逆轉(zhuǎn)的健康損害的區(qū)域。本表為白天或黑夜發(fā)生的大、小泄漏提供特別的指導。
表3 隔離距離與防護距離
ID號 英文名稱 中文名稱 小泄漏 大泄漏
隔離 下風向撤離范圍
(km)
隔離 下風向撤離范圍
(km)
(m) 白天 晚上 (m) 白天 晚上
1017 Chlorine 氯、氯氣 30 0.3 1.1 275 2.7 6.8
(4)隔離與防護距離表的使用說明
①緊急救援人員應當做好下述準備:
?確認物質(zhì);
?確定應急行動;
?注意風向。
②判定事故泄漏的大小,發(fā)生在白天或晚上;
③確定隔離距離,指導所有人員的轉(zhuǎn)移,在交叉風向處,遠離泄漏點至說明的距離;見示意圖如下:
④確定防護距離以及所采取的防護措施;
⑤防護距離應盡量擴大,示意圖如下:
氯氣中毒的現(xiàn)場處置和救治
依據(jù)GBZ65-2002《職業(yè)性急性氯氣中毒診斷標準》:
1 治療原則
1.1.1 現(xiàn)場處理
立即脫離接觸,保持安靜及保暖。出現(xiàn)反應者,嚴密觀察至少l2h,并予以對癥處理。吸入量較多者應臥床休息,以免活動后病情加重,并應用噴霧劑、吸氧;必要時靜脈注射糖皮質(zhì)激素,有利于控制病情進展。
1.1.2 合理氧療
可選擇適當方法給氧,吸入氧濃度不應超過60%,使動脈血氧分壓維持在8~1OkPa。如發(fā)生嚴重肺水腫或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給予鼻面罩持續(xù)正壓通氣(CPAP)或氣管切開呼氣末正壓通氣(PEEP)療法,呼氣末壓力宜在0.5kPa(5cmH2O)左右。
1.1.3 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
應早期、足量、短程使用,并預防發(fā)生。
1.1.4 維持呼吸道通暢
可給予霧化吸入療法、支氣管解痙劑,去泡沫劑可用二甲基硅油(消泡凈);如有指征應及時施行氣管切開術。
1.1.5 預防發(fā)生繼發(fā)性感染。
1.1.6 維持血壓穩(wěn)定,合理掌握輸液及應用劑,糾正酸堿和電解質(zhì)紊亂,良好的護理及營養(yǎng)支持等。
1.2 其他處理
1.2.1 標準
由急性中毒所引起的癥狀、體征、胸部X線異常等基本恢復,患者健康狀況達到中毒前水平。
1.2.2 中毒患者后,可恢復原工作。
1.2.3 中毒后如常有樣發(fā)作,應調(diào)離性氣體作業(yè)工作。

自動漏氯吸收裝置的技術安裝要求和安全要求:
廢氯吸收裝置承壓壓力大于或等于風機風壓;防腐風機的安裝:風機底座用膠墊將其校平,固定螺絲要確保鈕緊,接地應良好。
防腐泵的安裝:泵的連接螺絲要加彈簧墊片,要確保鈕緊,主軸要轉(zhuǎn)動輕松自如,機油加到視望孔中線位置。
溶液箱應充分墊平,接口要確保包接均勻嚴密,管道的安裝保持密封、堅固,不應泄漏氯氣,法蘭對接處要打玻璃膠。
電器控制(箱)柜的安裝應裝在靠近廢氯而無氯氣的房間。

漏氯吸收裝置維護要求及其他注意事項
1吸收液正常液位應保持在總高度的80%高度的位置,否則需要補充水。如果吸收液發(fā)生大量的泄漏或已吸收了大量的氯氣(1000型超過1200公斤、則需要補充吸收液氫氧化鈉2NaOH,在運行中根據(jù)實際PH值檢測儀反饋分析,系統(tǒng)加氫氧化鈉溶液)。
2本裝置連續(xù)運行,要定時由專人操作,以確保裝置處于正常狀態(tài),有問題應及時進行處理。
3保持氯氣檢測器傳感器的正常、有效,確保報警器有效工作。
4廢氯回收凈化裝置應該和廢氯排放系統(tǒng)聯(lián)動,當打開廢氣排放閥是,應先啟動廢氯回收凈化裝置,防止廢氯外逸并起動該設備進行吸收處理。
5對風機、耐酸泵和控制箱,平時要進行常規(guī)的機電檢修,確保其隨時可投入運行。

全自動泄氯吸收裝置主要零部件:包括儲液再生箱、吸收塔、防腐風機、耐腐蝕液下泵、液位計、連接管道、布風系統(tǒng)、PLC控制箱、吸收液以及電源線和傳輸控制用的信號線等,控制系統(tǒng)采用PLC控制。
1 主體部分
1.1. 主體部分主要零部件有:儲液再生箱、吸收塔、吸收液和液位計等。
1.2. 吸收塔、再生箱應采用高強度PP板材制成,PP板材表面有防紫外線和不易腿色的膠衣保護,耐腐蝕,耐日曬、風雨,耐久性好。
1.3. 吸收塔、再生箱主體需一次性模壓,整體成型,結(jié)構上應牢固,防裂防變形,強度滿足運行和運輸要求,自動焊縫,外觀完好,接口處無滲漏等。
1.4. 吸收塔、再生箱均應設置用于觀測及維修的人孔,連接螺栓用鍍鋅材質(zhì)。
1.5. 優(yōu)化再生箱箱體設計,吸收液循環(huán)流暢無死角,再生。
1.6. 吸收塔內(nèi)應有填料層,氣液兩相充分接觸反應。
1.7. 吸收液有效成分為氫氧化鈉,氫氧化鈉濃度不低于30%,pH在7~10之間。
1.8. 吸收液應有較大富余量,額定處理量至少應達到單瓶量的1.6倍,吸收量不低于額定容量的2.6倍。
1.9. 吸收液可循環(huán)再生使用,再生速度快,無結(jié)晶現(xiàn)象,同時具備防凍性能,在-10℃條件下不會結(jié)冰。
1.10. 再生箱配置浮球液位計(不能使用側(cè)面開孔方式觀察液位),便于工作人員觀察液位。
2 噴淋系統(tǒng)
2.1. 噴淋系統(tǒng)由耐腐耐磨液下泵和配套管道組成。
2.2. 液下泵應滿足系統(tǒng)裝置使用性能的要求,耐腐蝕,耐磨損,無泄漏,電機無過熱現(xiàn)象。泵體為整體模壓而成,中間支架為PP材料制作。2.3. 配套管道需采用耐腐蝕PP材質(zhì),外觀完好,接口處無滲漏。
3吸風和布風系統(tǒng)
3.1. 吸風和布風系統(tǒng)由風機、閥門、吸風和布風管道、地溝和蓋板等組成。
3.2. 每個氯庫房和加氯機房應達到立循環(huán)吸收的效果,即有立的吸風廊道,立的出風管道,風機和吸收塔為共用設備,各自形成閉路循環(huán)系統(tǒng),達到環(huán)保、保障安全生產(chǎn)的目的。
3.3. 經(jīng)吸收塔吸收后的氯氣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氣中,而是通過送風管又送回到氯庫房或加氯機房中,無尾氣排放和產(chǎn)生二次污染。并采用了除沫器,避免液沫帶至氯庫房而腐蝕設備。
3.4. 優(yōu)化布置吸風和布風系統(tǒng),風管等使用PP材質(zhì)。
3.5. 疏通、清理、修補、封堵、優(yōu)化地溝,地溝吸風截面積不足的位置需進行擴建,以及根據(jù)優(yōu)化布置的需要新建地溝,廢棄地溝封堵等。同時,優(yōu)化地溝布置時,要求地溝布置在漏氯圍堰以內(nèi),圍堰以外和廢棄的地溝需進行封堵,保留地溝內(nèi)現(xiàn)有的送風防爆軸流風機同時接入新控制系統(tǒng)運行,并更新地溝蓋板等。(附圖,水廠泄氯吸收裝置現(xiàn)狀布置圖需方提供)
3.6. 蓋板使用PVC材質(zhì),厚度不低于10mm,鋪裝平整,與地板高度保持一致。
4、吸氯技術參數(shù)
4.1吸收能力:單瓶量為1000kg。泄氯吸收裝置額定處理量至少應達到一瓶量的1.1倍,即為1100kg(Cl2),吸收量不低于額定容量的1.6倍。
4.2吸收效率:1小時內(nèi)將氯庫房內(nèi)1000ppm的氯氣降到3ppm以下。
4.3泄氯吸收裝置:1小時內(nèi)將氯庫房內(nèi)2000kg的吸收,濃度降低到3ppm以下。
5、氯氣的危害: 為了檢驗廢氯吸收裝置的綜合性能,可以在廢氯淋浴塔人為的放少量氯氣進行檢驗。 氯在常溫常壓下為具有劇烈性的黃綠色氣體,在大氣壓力下當溫度-33.6℃時氯是氣體,當溫度低于-33.6℃時,氯即成。氯氣對人體的生理組織危害很大,特別是對呼吸系統(tǒng)的危害更大,將引起氣管或患肺氣腫,使人窒息死亡。當空氣中氯氣濃度達40~60mg/L時,呼吸0.5~1小時即有危險。根據(jù)世界對有毒物質(zhì)的分類,氯屬于“B”類(其它有劇毒物質(zhì)類)。當出現(xiàn)泄漏事故時,將變成氣態(tài)氯向空氣中擴散(氯氣比重1.57,擴散時順地走),從而使人中毒。搞好必要的防護措施,做到萬無一失。
5.2、氯氣是黃綠色劇毒氣體,屬于Ⅱ級(高度危害)物質(zhì),供水加氯作業(yè)場所是屬 A級高危險源,人體吸入后會出現(xiàn)中毒癥狀,嚴重時會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