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劑如此反復剪切破碎,膠料反復產(chǎn)生變形和恢復變形,轉子凸棱的不斷攪拌,使配合劑在膠料中分散均勻,并達到一定的分散度。由于密煉機混煉時膠料受到的剪切作用比開煉機大得多,煉膠溫度高,使得密煉機煉膠的效率大大開煉機。轉子的轉速與速比;轉子棱比與密煉室內壁縫隙;生產(chǎn)能力與填充系數(shù);上頂栓對膠料的單位壓力;功率。按照密煉機密煉室的容量和合適的填充系數(shù)(0.6~0.7),計算一次煉膠量和實際配方。
硫黃和超速促進劑通常在混煉的后期加入,或排料到壓片機上加,減少焦燒危險。小藥(固體軟化劑、活化劑、促進劑、防老劑、防焦劑等)通常在生膠后,炭黑前加入。密煉機混煉時,膠料都受到上頂栓的一定壓力作用。一般認為上頂栓壓力在0.6-0.8MPa為宜。當轉子轉速恒定時,進一步提高壓力效果也不大。當混煉容量不足時,上頂栓壓力也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提高上頂栓壓力可以減少密閉室內的非填充空間,使其填充程度提高約10%。隨著容量和轉速的提高,上頂栓的壓力使用增大。
密煉機冷卻器的管板受介質及焊接應力影響,易出現(xiàn)滲漏串液及腐蝕現(xiàn)象,密煉機簡稱"混煉機",全稱叫做“密閉式煉膠機”,是在開煉機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1820年發(fā)明開煉機以后,使橡膠工業(yè)發(fā)生了根本的轉變,但由于開煉機存在許多缺點,比如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粉塵大等,嚴重影響人的身體健康,于是人們開始考慮能否把這一加工設備用一個罩子把它罩起來,就逐步發(fā)展成密煉機。因為它在密煉室里面工作,所以稱作密閉式。由于開煉機工作是敞開的,故叫做開放式煉膠機。一般介紹均認為密煉機是Banbury在1916年發(fā)明的,實際早是由西德的一名商業(yè)工程師(英國人)根據(jù)該公司的原型機臺設計的,由于其發(fā)展較快,產(chǎn)量也大應用較廣,故人們一直認為Banbury密煉機是早問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