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實際配方,準確稱量配方中各種原材料的用量,將生膠、小料(ZnO、SA、促進劑、防老劑、固體軟化劑等)、補強劑或填充劑、液體軟化劑、硫黃分別放置,在置物架上按順序排好;打開密煉機電源開關及加熱開關,給密煉機預熱,同時檢查風壓、水壓、電壓是否符合工藝要求,檢查測溫系統(tǒng)、計時裝置、功率系統(tǒng)指示和記錄是否正常;密煉機預熱好后,穩(wěn)定一段時間,準備煉膠。
提起上頂栓,將已切成小塊的生膠從加料口投入密煉機,落下上頂栓,煉膠1min;提起上頂栓,加入小料,落下上頂栓混煉1.5min;提起上頂栓,加入炭黑或填料,落下上頂栓混煉3min;提起上頂栓,加入液體軟化劑,落下上頂栓混煉1.5min;排膠,用熱電偶溫度計測膠料的溫度,記錄密煉室初始溫度、混煉結束時密煉室溫度及排膠溫度,大功率、轉子的轉速;將開煉機的輥距調到3.8mm,打開電源開關,使開煉機運轉,打開循環(huán)水閥門,再將從密煉機排出的膠料投到開煉機上包輥,待膠料溫度降到110℃以下,加入硫黃,左右割刀各二次,待硫黃全被吃進去,膠料表面比較光滑,割下膠料。
密煉機冷卻器的管板受介質及焊接應力影響,易出現滲漏串液及腐蝕現象,密煉機簡稱"混煉機",全稱叫做“密閉式煉膠機”,是在開煉機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1820年發(fā)明開煉機以后,使橡膠工業(yè)發(fā)生了根本的轉變,但由于開煉機存在許多缺點,比如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粉塵大等,嚴重影響人的身體健康,于是人們開始考慮能否把這一加工設備用一個罩子把它罩起來,就逐步發(fā)展成密煉機。因為它在密煉室里面工作,所以稱作密閉式。由于開煉機工作是敞開的,故叫做開放式煉膠機。一般介紹均認為密煉機是Banbury在1916年發(fā)明的,實際早是由西德的一名商業(yè)工程師(英國人)根據該公司的原型機臺設計的,由于其發(fā)展較快,產量也大應用較廣,故人們一直認為Banbury密煉機是早問世的。
自從出現密煉機后,在混煉過程中顯示了比開煉機具有的一系列優(yōu)點,如混煉時間短,生產,操作容易,較好地克服粉塵飛揚,減少配合劑的損失,改善勞動條件,減輕勞動強度等。由于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憑經驗發(fā)展起來的,因而在發(fā)展早期曾出現過認為塑煉效率低,不能用它來塑煉的說法,但已經為生產實踐所否定。因此,密煉機的出現是煉膠機械的一項重要成果,至今仍然成為塑煉和混煉中的典型設備,并處于不斷發(fā)展完善中。據國外資料統(tǒng)計,在橡膠工業(yè)中有88%的膠料是由密煉機制造的,塑料、樹脂行業(yè)亦廣泛應用密煉機?,F-在由于金屬粉行業(yè)的不斷改進,一部分也可用密煉機來混煉。
捏合機是由一對互相配合和旋轉的葉片(通常呈Z形)所產生強烈剪切作用而使半干狀態(tài)的或橡膠狀粘稠塑料材料能使物料迅速反應從而獲得均勻混合攪拌的設備。是各種高粘度的彈塑性物料的混煉、捏合、破碎、分散、重新聚合各種化工產品的理想設備,具有攪拌均勻、無死角、捏合的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高粘度密封膠、硅橡膠、中性酸性玻璃膠、口香糖、泡泡糖、紙漿、纖維素、亦用于電池、油墨、顏料、染料、醫(yī)藥、樹脂、塑料、橡膠、化妝品等行業(yè)。
密煉機的加料口,應當與負壓通風設備接通,以使粉塵盡快吸出,保持操作環(huán)境衛(wèi)生。在操作臺上不允許堆放與操作無關的用品,嚴禁其他無用的物品夾入到密煉室中。如果發(fā)現密煉室或傳動系統(tǒng)中有碰擊卡或其它不正常聲音,或控制柜的電流表超過額定值時,應當立即停車,查出故障原因,排除故障后再開車。大連橡膠塑料機械廠生產的X(S)M—75/35/70型密煉機,功率為110/220千瓦,當使用70轉/分時,額定電流不許超過400安培,當使用35轉/分,功率為110千瓦時,額定電流不允許超過250安培。.氧化鋯、氧化鋁和其他陶瓷粉末容易附著在轉子表面和內腔上,很難清理,這將對今后的產品批次產生影響。即使是相同的材料也會產生影響,因為粘接劑的其余部分較少,一旦出現在產品表面就會帶來不良產品!